“降价不是答案”:汽车行业应该从产品、技术和服务中寻找突破
汽车行业降价战不断升级,但汽车之家CTO项碧波在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论坛上表示,频繁降价并不能持续刺激消费,63%的用户选择持币观望。消费者购买决策更加谨慎,80后和90后整体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,对于汽车消费最为谨慎。据项碧波援引的调研结果,当前有超四成用户计划降低买车预算或者延迟购车。降价潮对提振短期消费有所帮助,但同时也在透支未来的消费需求,并进一步加剧用户的观望情绪。部分车企为了降价而不断调整车主权益,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购车积极性。品牌信赖度下降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,二手车保值率也会遭遇冲击,有25%的用户因此放弃购买新势力品牌汽车。整个汽车市场的盈利能力承压,传统主流车企是两极分化的状态,毛利偏低的车企在降价潮中遭遇较大压力。新势力的毛利率从2021年开始持续走低,如果特斯拉进一步降价,新势力将面临巨大挑战。经销商也面临更严峻的经营困境,今年超过一半的经销商陷入亏损。项碧波认为,一味降价只能让车企、经销商面临经营困境,同时也会让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越来越明显,长此以往只能陷入恶性循环。未来的汽车市场并不是谁价格越低谁就能引领市场。车企应该在产品、技术和服务中寻找突破,而非单纯降价来谋求增长。例如,车企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短板,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位,开发面向不同用户的产品,并通过服务、技术、品质等方式差异化获客。自选股写手点评:降价潮仅能在短期内对市场产生刺激,长期并不能持续刺激消费。此外,降价也透支了未来的消费需求,并加剧了用户的观望情绪。车企应该在产品、技术和服务中寻找突破,而非单纯降价来谋求增长。差异化定位可以帮助车企开发面向不同用户的产品,从而促进市场发展。和讯自选股写手风险提示: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,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,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,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,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。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原创性,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